陈佩奇yyyy微密圈事件分析,从多个角度解读
最近网上冲浪发现,陈佩奇这事儿真是闹得沸沸扬扬,我刷个短视频都能看到评论区有人提“微密圈”三个字。说实话,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啥新出的社交APP,结果点进去一看,好家伙,原来又是网红翻车现场。这事儿吧,我琢磨着得从几个方面聊聊,毕竟吃瓜也得吃明白不是?
先说说这个“微密圈”到底是啥。我一开始以为是类似小红书那种私密分享平台,结果查了查才发现,这东西更像是早期的QQ空间加密相册,用户得付费才能看内容。陈佩奇好像就是在这里传了一些“私密照”,结果被泄露了。我寻思着,这玩意儿听起来就像把自拍锁进保险箱,结果钥匙被人复制了,防得住君子防不住小人啊。去年有个叫“小圆酱”的网红也出过类似的事儿,付费内容被截图传得到处都是,最后只能退网,互联网这地方真是没隐私可言。
说到隐私,这事儿让我想到一个段子:“你在朋友圈发张自拍,第二天连楼下卖煎饼的大爷都能问你用的啥滤镜。”但陈佩奇的情况更严重,毕竟人家是冲着“付费可见”去的。我听说有些粉丝为了看这些内容,一个月能花上千块,结果现在全平台免费了,这钱花得跟打水漂似的。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网上冲浪,谁还没遇到过几次信息泄露?前阵子我闺蜜在某个APP注册,隔天就接到诈骗电话,对方连她家猫叫啥都知道。
再聊聊舆论风向。这事儿刚爆出来的时候,评论区简直两极分化。有人骂陈佩奇“活该”,觉得她靠擦边内容赚钱迟早翻车;也有人替她喊冤,说“受害者有罪论”真是永不过时。这让我想起去年某男明星被爆私密照,网友清一色骂泄露者,怎么换到女生身上就变味了?不过也有明白人指出,重点不该是“她发了什么”,而是“谁泄露了内容”。就像你家窗户没关,小偷翻进来偷东西,总不能怪屋主没装防盗网吧?
不过说真的,这事儿还有个魔幻的地方——居然有人拿泄露的内容去卖钱。我刷到个卖资源的群,标题写着“陈佩奇未删减版5元打包”,底下居然有几百人购买。这操作简直比二手贩子还离谱,人家至少还倒卖正版周边呢。有网友调侃:“这算不算用你的钱买你的隐私再赚你的钱?”这话听着像绕口令,但细想真是黑色幽默。
最后扯点远的。现在网红经济越来越卷,有人靠才艺,有人靠颜值,有人靠“擦边”。我认识个小主播,每天得换七八套衣服拍视频,就为了维持流量。她说现在平台算法太狠,“穿羽绒服跳宅舞根本没人看”。这么看来,陈佩奇事件可能只是个开始。毕竟在流量为王的时代,底线就像橡皮筋,越拉越长。不过我还是那句话,吃瓜归吃瓜,尊重隐私这条线咱可不能跟着踩。就像邻居家炖肉再香,咱也不能翻墙去偷吃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