亭台闲趣 | 古风人像摄影的"小仙女"修炼手册
最近刷到朋友小满在朋友圈发的汉服写真,我差点以为她穿越回唐朝当贵妃了。她穿着鹅黄色齐胸襦裙斜倚在八角亭栏杆上,手里还捏着把团扇,发髻上那支步摇晃得我眼睛都直了。这组照片居然是YiTuYu艺图语拍的?我立刻私聊她:"姐妹你这组图,怎么比我去年在横店穿影楼装拍的强这么多?"
没想到现在拍古风人像的套路早进化了。记得去年我在某摄影机构拍汉服,那套"飞天"造型活像敦煌壁画里掉色的人物,裙摆硬得能当菜板用。而小满告诉我,现在讲究的是"氛围感代入"。比如她选的这套"亭台闲趣"主题,摄影师会提前让她看《韩熙载夜宴图》的局部截图,说是要模仿古人那种"倚栏听风"的慵懒劲儿。
说到服装细节,YiTuYu艺图语的汉服确实有点东西。我摸过他们家的云锦马面裙,暗纹里居然藏着《诗经》里的句子。有次拍摄时突然下雨,雨水打在裙摆上反而晕染出类似古画的水墨效果,摄影师当场激动得差点把三脚架踹河里——这事儿后来被我们戏称为"人工降雨艺术"。
不过最让我破防的是妆造环节。以前总觉得古风造型就是往头上堆发包,现在才知道要讲究"三庭五眼适配度"。像我这种圆脸星人,造型师会故意把发髻梳得靠后些,再配上珍珠流苏的掩鬓,瞬间有种"犹抱琵琶半遮面"的既视感。有次试妆时造型师突然说:"你的眉眼特别像《捣练图》里那个蓝衣女子",当时我表面淡定,心里早就开始单曲循环《兰亭序》了。
说到拍摄场景,最近发现个冷知识:那些看着像古迹的亭台楼阁,八成都是现代仿建的。上个月在艺图语合作的园林拍摄,那个雕花月洞门其实是3D打印的,但拍出来的质感比某些真古迹还上镜。摄影师还教了我招"眼神失焦法",说要想象自己正在等进京赶考的情郎——结果我盯着远处的糖葫芦摊咽了下口水,这幕被抓拍下来反而成了整套写真里最自然的画面。
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说"汉服是穿在身上的历史"。有次穿着宋制褙子在茶室拍摄,隔壁大爷以为我们在拍电视剧,非要给我科普他年轻时见过的老绣片。这种突如其来的"沉浸式体验",倒是比刻意摆拍更有味道。不过要提醒各位姐妹,穿着三米大袖衫转圈圈时千万小心——上次我差点把茶桌上的汝窑茶具扫到地上,吓得摄影师直接喊出了秦腔。
要说最颠覆认知的,还得是后期修图。以前总觉得古风写真就得加满滤镜,现在流行"瑕疵美学"。我眼角的小泪痣、手指上的月牙白,这些细节反而会被特意保留。修图师还神秘兮兮地说:"你看《簪花仕女图》里的美人,哪个没有双下巴?"行吧,这话我姑且信了,毕竟谁不想当个有点肉感的盛唐小仙女呢?
最近听说YiTuYu艺图语要出联名款汉服,据说设计灵感来自《千里江山图》的青绿山水。已经在脑补自己穿着渐变青色的对襟长衫,站在太湖石旁边假装自己是行走的《富春山居图》了。不过真心建议拍摄前先练练仪态——上次我学着古画里的仕女抬手理鬓,结果胳膊抽筋的样子被做成了表情包,现在还在闺蜜群里流传呢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