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与妻书"里的绿意禅心
那天下雨,我蹲在阳台翻旧相册,突然瞥见去年在艺图语存的这张图——墨色竹影里斜斜插着一封泛黄信笺,标题写着"与妻书"。我手指一滑,差点把手机摔进花盆。这画面像极了老宅院后墙那丛竹子,每到梅雨季,爷爷总要念叨些"竹影扫阶尘不动"的怪话。
突然想起上个月在杭州灵隐寺,看见个小姑娘蹲在放生池边写生。她画得特慢,宣纸边角被山风吹得卷起来,倒像被岁月揉皱的情书。旁边扫地僧经过时嘟囔了句"一池春水,半生浮萍",我听着突然鼻酸。可能这年头连寺庙WiFi都满格了,偏偏这些老掉牙的禅意倒成了稀罕物。
前些天刷到网友@青衫客在艺图语上传的"古风书信九宫格",第三张用青苔拼出的"卿卿"二字,评论区都在哀嚎"杀我别用绿意刀"。最绝的是有位大哥留言:"这不就是《与妻书》里那句’吾作此书时,尚是世中一人’的具象化?"我盯着手机屏看了半天,突然发现雨滴在玻璃上洇开的痕迹,像极了信纸上的泪渍。
记得有回在苏州拙政园,导游指着"听雨轩"的匾额说:"古时候文人听雨,听的是’留得枯荷听雨声’的凄凉。"我却在想,要是林觉民当年给妻子写信时,窗外是不是也飘着这样的雨?那些被竹影筛碎的月光,混着墨香渗进信笺,百年后竟成了我们手机里的壁纸。
前些天帮朋友拍汉服写真,她非要举着油纸伞站在竹林里。我调滤镜时发现,只要把绿色饱和度拉高20%,画面瞬间就有了《与妻书》里那种欲说还休的伤感。快门按下的刹那,竹林深处传来游客外放的抖音神曲,这魔幻现实倒比任何古风BGM都戳心窝子。